瞭望 |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瞭望 |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布:haixia0022021-05-07 10:56分类:新闻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

  师范性和综合性并不矛盾,要培养高水平师范生,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有坚实的综合性作为基础

  深入推进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和体制机制改革,服务粤港澳教师人才培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天虹

  三个“人”字交叠,这是华南师范大学校徽的主体图案,寓意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所立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的师范类高校,有着八十八年办学历史。1933年,华南师大的前身——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应基础教育师资短缺之急需,于民族危亡中诞生。创办伊始,首任院长、中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以培养优良师资为己任”,率先在华南地区高举教育救国大旗。

  经过数代华师人建设,华南师大已成为一所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7年,华南师大进入国家“一流学科”高校建设行列。学校坚持师范底色,同时强调“新师范”特色,积极推动理念、模式、方法、管理层面的创新。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面向‘十四五’,学校将围绕‘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引领南方教师教育,助力国家、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创新师范特色,推进综合发展

  《瞭望》:作为全国知名师范类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如何在坚守“师范”底色的同时办出自身特色?

  王恩科:华南师范大学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坚守“师范”底色。首先,学校师范生培养体系完备,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在校师范生比例超过40%,师范生规模和比例均居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前列。另外,华南师大形成了师范生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成立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学部,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学部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师60万余名,成为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双基地。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教育顶层设计,实施“新师范”行动计划,创新师范教育特色。

  一是实施“新师范”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完善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打造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职前职后一体、普教职教沟通、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推动完善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资格认证和评估体系,着力培养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和教育家。

  二是实施“新师范”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主动响应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基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推广,建设国际领先的教师教育云平台,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智慧学习,努力探索引领未来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教育学习新形式、教育技术新变革、教师教育新模式。

  三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培育工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探索粤港澳合作办学新途径,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瞭望》:华南师大如何平衡师范类院校与综合型大学这两个角色?

  王恩科:师范性和综合性并不矛盾,要培养高水平师范生,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有坚实的综合性作为基础。学校明确提出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发扬师范特色,也要注重学校综合性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学校采取的具体举措是:第一,优化学科空间布局。在维持现有校区学科分布特点基础上,按照“石牌校区重点发展教师教育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大学城校区重点发展文理基础类学科、南海校区重点发展新工科与交叉学科”的思路,推动三校区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第二,明确重点发展学科类型。实施“强教师教育、厚人文基础、扶新兴特色”的学科发展策略,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视力度,巩固提升人文基础学科的竞争优势,扶持培育一批新兴交叉和特色学科加快发展,构建多学科互补共荣的学科生态系统。

  第三,优化学科培育梯队结构。将教师教育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着力支撑师范大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在建学科,按照学科基础与发展定位归为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优势学科、骨干支撑学科和新兴特色学科四个层次,分层分步推动学科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学科生态体系

  《瞭望》:近年来,华南师大在学科建设上有哪些动作?

  王恩科:在首批“双一流”建设中,华南师大进入国家“一流学科”高校建设行列,物理学被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基本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相结合、新兴和传统相支撑、基础和应用相促进、科学和人文相交融的师范大学学科生态体系。

  一是高举教师教育旗帜,突显师范院校学科优势特色。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的两大发展战略,从战略层面确定了学科建设方向和办学特色。具体建设中,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核心,以语、数、英、音、体、美、理、化、生、政、史、地等相关的12个一级学科为重要支撑,凝练教师教育学科方向,夯实师范大学学科架构。

  二是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实施学科提升计划,设立物理学、心理学两个学科特区,将现有33个一级学科划分为四个层次,明晰差异化、精准化的政策支持和目标任务,分别给予不同的资源配置权限和支持力度。对接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学科专业,确保学科链和产业链耦合对接。

  三是完善学科载体建设,深化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以学科为基础优化学院设置,整合成立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院、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理顺相关学院的学科归属和专业设置。以学科群为基础推进学部建设,整合学术资源和学科力量成立物理学部、心理学部、教师教育学部和工学部,构建学部-学院/研究院-学科垂直管理体系。

  四是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搭建人文社科跨学科协同研究平台。组建肇庆和清远两个地方研究院,强化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教育+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与华为合作共建“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强教师教育和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进南海国际联合学院建设,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筹建南海校区工学部,发展新工科,构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大湾区建设

  《瞭望》:华南师大地处广东,得改革风气之先,率先实行大学生委托培养机制,率先与澳门合作办学,率先推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那么,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恩科:近年来,华南师大顺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围绕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是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建立校-学部(学科)-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架构体系,充分发挥教授群体、师生员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作用。成立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延聘19位境内外顶级专家为学校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健全校友会组织体系,成立理事会,优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引入在线捐赠平台,建立校领导联络校友分会与走访重点校友机制,构建以社会合作为核心的参与治理机制。

  二是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及职称评聘。实施教师聘期考核,按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为主三种岗位以及正高、副高和中级及以下三个层次对专任教师进行分层分类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实现教师“能上能下”和“进退留转”。实施薪酬关联改革,构建以实绩贡献为基础的薪酬分配和绩效奖励制度体系,按“职务职级+基本工作量+奖励绩效+高端业绩”重构教师收入体系。优化职称申请条件,尊重不同学科领域特点和差异,取消出国访学硬性要求,对以创作实践研究为主的术科教师,其教学作品和成果、指导学生获奖、举办展览等纳入业绩成果统计范围。设置海外人才绿色通道,设置破格晋升通道,对业绩成果特别突出且已受聘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可报评委会确认相应等级职称。

  三是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构建“破五唯”差异化的分类评价体系,遵循不同学科领域规律,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师提出不同的科研业绩要求,实行科研成果周期考核制。强化重点科研平台管理,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制度约束、绩效考核管理;修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及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经费使用灵活度,激发科研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性;修订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升成果转化完成人的分成和奖励比例,充分释放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活力;制订地方研究院管理办法,深化与所在地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对高层次、高水平、高显示度、国际化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引导科研人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提高破解重大课题的能力。

  四是强化内部考核管理。启动实施二级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探索构建具有鲜明师范大学特色、有效支撑“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体系。统筹优化党政管理机构设置,重新梳理和再造业务流程,整合业务归口部门,理清职能部门职责边界,提升防范和应对各项重大和重要风险的能力。协调推进管理服务信息化,推进网上协同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发展转型。

  《瞭望》: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华南师大将提供怎样的教育支撑?

  王恩科:发挥我校的区位优势和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环境,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与港澳高校及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广泛汇聚国(境)内外教师教育优质资源,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深入推进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和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适应粤港澳三地需求的优秀基础教育师资,服务粤港澳教师人才培养。

  学校还联合港澳高校及世界一流大学,与基础教育发达国家和国内基础教育发达地区的知名中小学深入合作,建立大湾区教师培训基地,开展粤港澳台教师培训项目及青少年交流项目,为大湾区基础教育教师提供高品质职后培训服务。

  学校在完善澳门教学点建设基础上,逐步增设并推进香港教学点建设。学校强化与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教育合作,拓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交流渠道,推进学校之间在学分互认、学生交换、教师互派、项目合办、课程平台共建共享、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https://www.sohu.com/a/464850425_267106?scm=1002.280027.3db.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43.1620354552171URVVSjj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