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以低价“抢人” 教师用话术“售课”

机构以低价“抢人” 教师用话术“售课”

发布:haixia0022021-02-23 01:40分类:新闻中心

  据新华社电 “花9块钱买10节课”“49元33节课,再包邮送教辅材料”……记者调查发现,寒假期间各大机构纷纷开启“低价抢人”模式。在声势浩大的宣传中,上课的都是“名师”,效果都是“提分明显”,帮助孩子“假期弯道超车”。但实际上,不少机构的老师资质存疑,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老师还一门心思做销售。

  低价引流

  企业不重研发而重营销

  用小视频广告制造焦虑

  这个假期,在线教育广告充斥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App、综艺节目、路边广告牌。有的课卖得出奇便宜,有的机构9块钱10节课,有的19块钱30节课。

  有市民近期为孩子买了多种低价课程。他们很快发现,这些课听起来大都很生动,但老师讲解关键知识点的时候往往点到为止,不断引诱孩子和家长买课。

  记者发现,低价诱惑是在线教育机构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主要是为了引流。部分在线教育机构营销攻势强大,小视频广告大多是请演员来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演老师有的演家长等。这些广告普遍套路化,大力制造冲突、加剧家长焦虑。

  据了解,在线教育行业投入的巨额资金真正被用在课程研发上的并不多。以“跟谁学”为例,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56亿元,研发费用是2.2亿元,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3倍。

  除线上线下广告外,在线教育机构还做起“口碑裂变”营销,即利用家长推销课程。但在企业刻意推动下,有的家长做起拉人头的生意,一个人头能获利上百元。

  拼命卖课

  教师无证上岗履历注水

  使用话术诱导家长买课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准入门槛低,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资质堪忧,而且管理松散、流动性大,难以保证教学连续性。

  在机构的宣传语中,老师要么是经验丰富,要么是名校毕业,哈佛等海外名校的也不鲜见。但记者发现,除了大量的履历注水,不少老师是无证上岗。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意见,明确规定所有教师需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然而,不少机构对这一要求视而不见,招聘的时候要求本科就行。“先上课再考证”的现象在在线教育机构中司空见惯。很多头部在线教育机构的授课教师是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业内人士表示,教师外包的模式极大降低了在线教育机构的成本,利于增加利润和迅速扩张,但管理松散,课程质量无法保证。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并不专注教学,而是绞尽脑汁地售课。一位老师说,公司下达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家长不断买课、续班,为此还要参加专门的话术培训。记者在一份培训资料中看到,针对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培训机构引导其使用信用卡付款或者网贷。

  【分析】

  烧钱大战

  让教育变成流量生意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分支,从2014年到2020年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线行业总融资金额约600亿元,其中头部品牌融资金额就约290亿元。整个在线教育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4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教育机构种种乱象的背后,就是资本的狂飙突进,以至于教育性越来越弱,资本性越来越强,建议由客观的第三方非营利组织对各家机构的师资、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评定。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在线教育机构资质和内容监管,保护学生和家长利益,建立在线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负面清单制度,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https://www.sohu.com/a/452077112_162758?scm=1002.280027.0.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3.1614058738832m5oLBgC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