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师:节日文化课可以这么上

中文教师:节日文化课可以这么上

发布:haixia0022021-02-19 01:59分类:新闻中心

  节日文化课可以这么上

  彭 莺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国际中文教育自然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开设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课时,老师不应只依赖教材课本,而是需要帮助学生真正感知、体悟中华文化。

  对于中文初级班,我在课上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化介绍内容会多一些,但语言文字和文化教学也不能割裂,不能顾此失彼。在字、词、句、小语段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渗透文化内容。

  就以传统佳节春节为例,有一次课上学到年俗时,讲到了“福”字。我介绍了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把红色的“福”字倒贴表示纳福,带着学生学习了“福”字的音、形、义、组词和用福字说话造句后,有的学生还是觉得这个字不好记。而大部分学生也仍然不明白中国人喜欢把“福”字倒贴的这一做法。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我想到把汉字和书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我在下一堂课上,带来了笔墨纸砚,教学生一起练习用毛笔写“福”字。经过几番演练,学生终于对“福”字了然于心。紧接着,我给学生分发了带“福”字的红色剪纸,五花八门的“福”字令大家爱不释手。最后,我让学生们看着我把“福”字翻转过来,我问他们这个字是不是倒了。这时,我把一个字拓展成了一个小句——“福”倒了,还在“倒”字上标上拼音,让他们齐声朗读“福倒了”。在“倒”字和“到”字的拼音间画上等号后,学生马上领悟了——原来中国人喜欢用谐音来讨口彩,说吉利的话。

  如果全凭老师讲解,少了问答、演示等环节,学生也许还是一头雾水。经过一系列的讲解、练习书法、动作演示等环节后,学生有了参与和体悟,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还有些学生,中文水平相对较高,对中国文化较熟识或知之不少,给他们上节日文化课就不能老生常谈,否则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针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布置不同的任务。

  记得我教过一个中文中高级水平的进修生班,当时根据他们在春节的打算和安排,我把学生分成5组,布置了教学任务——采访春节期间的商户店家、到中国朋友家过年、利用春节假期游览旅游胜地等,要求每人节后以作文或演讲的形式汇报自己的任务。

  为了不让学生们感觉这些任务是负担,也为了增添春节这个特殊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分发了微信红包,学生们很快学会了彼此间互发祝福和收发红包,也很自然地把春节和红包联系了起来。

  作为上海人,我会教学生说一些上海话。春节时,学生们竟然活学活用——用上海话给当地人拜年。

  值得一提的是,为朋友准备拜年的礼物,当然就涉及到了年节风俗,送礼的禁忌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部分。

  那年的春节文化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节是主题文化,同时课上也涉及到了礼仪文化、访客文化、服饰文化、方言文化、流行文化……他们很庆幸自己能全面了解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衣、食、住、行、娱乐,并爱上了在中国过年。

  类似的节日文化课,比如中秋节和端午节,在讲述优美的传说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之后,复述课文大意或身着表演服再现故事情节都是学生喜爱的形式。此外,让学生观看节日食品的制作过程,甚或邀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并把劳动成果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涉及传统节日的文化课,其实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综合课,语言和文化的镶嵌,主题文化和散发性边缘文化的整合,中外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使得学生在掌握特定中文的同时,又真实触碰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教师)

  https://www.sohu.com/a/451427105_162758?scm=1002.280027.0.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68.1613706050354PGed1eC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